欧洲篮球联赛,EuroLeague,欧冠篮球,欧洲篮球赛程,欧洲篮球比分,欧洲篮球投注/提供欧洲篮球联赛(EuroLeague)最新赛程、球队阵容、实时比分及盘口分析,专为中文球迷打造的欧洲篮球资讯与数据平台。欧洲一家女篮俱乐部的价格,可能还不如某些篮球明星一年的薪水高。 就在2025年9月8日晚间,26岁的中国女篮核心李月汝在直播中抛出一个重磅消息,她正在收购一支欧洲女子篮球俱乐部。
这不是什么财大气粗的炫富行为,背后藏着一个让普通球迷肃然起敬的理由。 刚刚经历左膝前交叉韧带扭伤而赛季报销的她,没有选择安心养伤,反而悄悄干了一票更大的:从WNBA球员转型为欧洲俱乐部老板。
更反常识的是,媒体人付政浩点出了关键:欧洲女篮俱乐部“普遍不算贵”,因为“篮球俱乐部在欧洲也不是什么很赚钱的生意”。 李月汝的这次收购,压根不是冲着赚钱去的。
李月汝在直播中毫不避讳地谈到,她收购的初衷很简单:帮助更多中国球员走出去。 她亲眼看到太多国内球员受限于各种条件,球队是否认可、薪资是否合适、有没有靠谱的经纪人牵线,这些现实门槛让许多人的留洋梦破碎。 她想用自己的力量,为中国球员在海外安一个“家”。
目前,她的团队已经和土耳其女子篮球超级联赛、法国女子甲级联赛的多家俱乐部展开实质性谈判,同时也在接触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潜在收购对象。 土耳其联赛以激烈对抗和商业开发见长,法国联赛则以其青训体系和战术创新闻名欧洲,这些都是李月汝看中的篮球土壤。
这并不是中国人第一次收购欧洲篮球俱乐部。 老球迷可能还记得,早在2002年,著名篮球经纪人夏松就应立陶宛篮协之邀,投资了该国甲A联赛的克莱普达海神篮球俱乐部并出任董事长。 但夏松当时的动机更多是出于商业布局,篮球俱乐部只是他在波罗的海大型商业版图中的一座桥梁。
李月汝的做法不一样,她的动机更纯粹,就是聚焦篮球本身。 而且她还有一个特殊身份,现役国家队球员。 这意味着她将在保持运动员高强度训练和比赛的同时,深度参与俱乐部的战略决策、球员招募和运营管理。 这种“现役球员 俱乐部老板”的双重角色,在中国女篮历史上还是头一遭。
李月汝的职业生涯轨迹也为此埋下了伏笔。 作为中国女篮的“内线支柱”,她是近两个赛季唯一一位坚持海外征战的中国女篮队员,过着“跨洋双线作战”的生活:先在欧洲联赛打磨,再赴WNBA历练。 这种经历让她积累了丰富的国际人脉,也切身体会到中国球员在海外打球的种种不易。
本赛季转会至达拉斯飞翼队后,李月汝场均能贡献7.4分和5.8个篮板,逐渐赢得了球队的信任。 尽管因伤缺席了今年的女篮亚洲杯,但她与韩旭、张子宇组成的内线组合,仍被视作中国女篮对抗欧美强队的重要保障。
就在八月份,李月汝在飞翼对阵火花队的比赛中防守倒地,压到了膝盖旧伤处,赛后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为左膝前交叉韧带扭伤,球队随后宣布她赛季报销。
养伤期间,她做出了这个大胆的决定。 其实她早已规划好自己的下一步球员生涯:新赛季她将加盟土耳其女篮超级联赛的劲旅梅尔辛队,并将首次亮相女子欧冠赛场。
从商业角度看,欧洲女篮俱乐部确实不是一笔昂贵的投资。 很多从NBA退役的球星都会收购或参股本国篮球俱乐部,而欧洲女篮俱乐部的价格还要更低。 欧洲女篮联赛的薪水水平普遍不高,大多数俱乐部都有负债,需要靠当地体育部门补贴才能生存,能维持收支平衡已经算很不错的表现。
李月汝也并非单独行动。 业内分析普遍认为,这笔收购背后应有高人指点和投资人助力,很可能是以“联合财团投资 李月汝资源入股”的模式推进。 她可能既是小股东,又是俱乐部的形象代言人和实际管理者,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影响力来提升俱乐部价值。
如果收购最终落地,李月汝将创造多个历史:首位现役中国球员成为欧洲俱乐部老板、中国女篮队员赴欧发展的制度化通道首次打通、中欧篮球资源双向流动的新型模式建立。 这将有效破解中国球员赴欧征战的语言障碍、文化适应和战术融入难题。
李月汝的举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2009年的姚明,他在NBA受伤后,转身收购了母队上海大鲨鱼男篮。 但李月汝的视野瞄向了海外,她的目标不是运营一支国内球队,而是在欧洲篮坛为中国球员建立一个前沿据点。
这条路不乏挑战。 欧洲篮球联赛体系成熟,竞争激烈,运营一支俱乐部需要面对经济压力、管理复杂性和文化融合等多重难题。 但李月汝选择在职业生涯的调整期迈出这一步,显示出她作为运动员和企业家的双重勇气。
目前,一切仍在推进中。 虽然具体落地时间尚未确定,但基于已公开的收购意向,这项跨国交易似乎只是时间问题。 篮球界都在静候官宣的那一刻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